(通讯员:龚勋)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在学校清廉书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活动。
在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谭伟林老师讲述了习近平同志知青下乡的故事,从习近平总书记初到梁家河,和所有北京知青一样,初来乍到,在生活上和劳动上都不太适应,到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再到成为大队支书,他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自己还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历练。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也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胸怀百姓做实事的理想,让人为之敬佩。

“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使我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党性修养和心灵的洗礼。通过学习本书,了解到了习近平同志在60、70年代到延安梁家河村插队的真实故事,当时习近平还不到16岁,可他却在穷乡僻壤干了将近7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虽然已经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但今天读起来依然亲切,特别是对于我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来说,给了我很强烈的感情共鸣,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再学习、再思考。”青年学习社的李伟同学在活动后有感而发地写下这些文字。
随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社长、空乘2231班刘琳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青年学习社的熊晶同学在课后说:“思政课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课程,它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更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书是一个持续输入的过程,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是时代永恒的追问。此次活动营造了读书氛围,增强适应能力的高度,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位,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