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竹)思政课如何讲理论讲透?如何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3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活动,目的是凝集教师专业和智慧,合力打造思政“金课”,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强教师合作意识。

集体备课期间,老师们集思广益,主讲老师依次针对开学第一课和导论讲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重难点、教学案例、视频资源等,指出在导论这一专题中要把“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等内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如何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通过透彻分析问题,解疑释惑,增强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大家对备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学设想、教学手段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形成详案。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桂林教授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做到思想认识有高度、理论素养有深度、言传身教有温度、工作心态有气度、干事创业有力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的导论部分,讲好这一专题在帮助学生学好整门课程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授课过程中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及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一堂高质量思政课。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参会的除了本校的专任教师之外,还有来自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的外聘老师,老师们表示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提升,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坚持讲政治的原则,也要强调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在把握思政课特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