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甘俊洋 陈芊 龚玉林)为着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又要多读无字之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春红老师带领湘旅学院大一学生,把思政课搬到浏阳市官桥镇苏故村,向实践学习,触摸真实的社会,思考人生的方向,找准人生定位。
一下车,吴春红老师化身导游带领我们参观苏故村的全貌,展开实地调研,组织同学们查阅资料撰写导游词,在丛林乐园的青山绿水之间,吴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苏姑村摘掉贫困帽子“华丽蜕变”的喜和规划不科学“遭遇瓶颈”的愁......

(图1 陈芊同学分享导游词)
因为历史等方面原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2013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省级贫困村。2021年5月,市委组织部经过慎重考虑,综合考量后,安排了长沙商贸旅游技术学院单位作为苏故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并委派学校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朱明松驻村并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村委会找朱明松书记,朱书记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和这两年在苏故村帮扶的情况。朱书记表示:这两年在乡村振兴路上脚不歇泥,踏石留印,创造了苏故村全面发展新成绩,任期将到,我将接续前行,继续积累乡村振兴新经验,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2 甘俊洋同学向朱书记提问)
“朱老师,您好!听说您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还有年迈的老人,您是怎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呢?......”同学们对朱书记进行了深入采访,朱书记表示:不止自己,每一位扎根基层的乡村干部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作为共产党员应坚定理想信仰,不计回报,用自己的才华学识反哺农村,回报国家的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甚至愿意用生命付出。
吴老师告诉大家:“时代底色造就不同的英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像朱明松书记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青春迷茫时期指引我们人生前行的力量和榜样”。
第二站朱书记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访村民朋友,带同学们走进藏香猪走地鸡养殖地,朱书记也给同学们特别约了两人,养殖户刘在平和餐饮民宿经营户张小虎。

(图3 吴春红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藏香猪养殖基地)
随后,同学们采访了两位村民朋友,聆听了刘在平和张小虎的创业故事。刘在平和张小虎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讲述创业路上的艰辛,但他们攻坚克难,努力去解决问题。
“朱书记放弃舒适圈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小刘总,张经理,在创业过程中都遇到过艰辛,困难,从未想到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相信组织、相信政府,并充分认识到他们现在是主要骨干力量,不能打退堂鼓。我们要像他们一样积极选择主动成长、选择自我努力,选择承担责任。”贺湘同学说“从他们身上可以吸收到一种正能量”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图4 谭顺莉同学采访养殖户刘在平)
第三站,吴老师把大家带到了苏故村党建主题广场开展了以“高职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为主题的研学探讨,大家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专业技能优势”“文化素养优势”“年轻就是优势”“敢想敢干”“能吃苦”“勤学好问”“有新思想、点子多”......在吴老师和朱书记的引导下大家势气振奋,越说越来劲,恨不得现在就卯足了劲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

(图4 吴春红老师、朱明松书记在党建广场组织研学)
最后,吴春红老师总结:党的二十大给新时代好青年赋予四个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把这次移动思政课主题定为“用青春书写山乡巨变的时代画卷”,是基于同学们所学相关专业,把思政课堂搬到苏故村,是为了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青年学生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大学生立下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志向。
朱明松书记更是意味深长的表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何发挥商科类院校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进程,培养学生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是我们学校和老师努力的方向。
“移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这是一堂生动的别样的移动思政课堂,“苏故村的无限魅力与隐匿神奇我们深深印在了脑海里,村民朋友的创业励志故事我们会用心传播出去,老师们的榜样力量会指引我们接续前行,......这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教育洗礼,我们心里暗暗立下了“响应时代的引领和呼唤,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用青春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用奋斗书写激扬青春的炫彩华章”的远大志向。
供稿通讯员:金融服务与管理2231班甘俊洋
休闲服务与管理2231班:陈芊 龚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