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之间,在村民委员会会议室、在支部党员活动室、在党建主题广场,来自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旅学院的20余名大一学生正聚在一起,认真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春红老师的讲课。这是一堂不寻常的思政课,吴春红老师把思政课堂“搬”到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苏故研学基地——浏阳市官桥镇苏故村,沉浸式地为学生讲述山乡巨变的故事,激励青年学生担当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时代责任。

“苏故人知“耻”而后勇,在官桥镇党委的领导下,村领导班子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借助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用好官庄和峡山两个水库,在“山”“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旅游业......”
“乡村振兴,有人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所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广袤农村的山水之间是大家施展才华和拳脚的舞台,用青春书写山乡巨变的时代画卷,是你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

“我们要多读有字之书,还要多读无字之书。要真正的深入农村生活,向人民求学问,汲取民间智慧,要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心里,才能设计出满足城乡旅游消费者对美好乡村生活向往的旅游路线、休闲项目,满足城乡旅游者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我们应学好专业,争做推进智慧旅游的新农人,做传承乡土文化的代言人,做助力创业致富的贴心人......”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内容与职业教育适应性不足、职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长沙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职业教育改革新要求,不断拓展教学途径,办好有职业教育“味道”的思政课,努力打造移动思政“金课”。
吴春红老师带领思政金课团队多次到苏故村调研,深度采访学校委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朱明松书记,走访养殖户刘在平、餐饮民宿经营户张小虎等返乡创业青年后,决定把思政课搬到这里,并邀请朱明松书记一同给学生上一堂“向实践学习,触摸真实农村,思考人生方向”的移动思政课。

“2021年5月,我开启了一段与苏故村的“缘分之旅”,托起了四千苏故村民的幸福梦。2年的驻村工作,我坚持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课上,朱书记向同学们分享了驻村两年来的个人心得体会,讲述了学校对口帮扶苏故的主要成绩以及“三湘”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并帮学生们邀请了当地返乡创业青年代表与学生座谈交流。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绿意盎然,美景如画的浏阳苏故村。这里有福泽一方的千年古樟......”。休闲服务与管理2231班的陈芊同学在现场有感而发,展示了自己参观苏故后编写的导游词。她激动的说:我是第一次上这样的移动思政课,这种新颖的思政课授课方式,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向实践学习,让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能入脑、入心,我的本子上记了好多东西,回去还要慢慢学习。
旅游管理2231班阳诗语同学说“谋民生利,解民生忧”朱书记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一种奉献精神,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民的需要的地方就是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同时我为学校感到骄傲、为学长学姐们感到骄傲。”
导游2232班的李来石同学也表达了他的想法“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现在急需要人才,上完这堂思政课,我深感勇立时代潮头的我们责任重大。我要加倍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加强知识储备,毕业后,返回家乡,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不知不觉,从晨曦微露到日落晚霞,在苏故研学的一天悄然过去。离别时,余晖下静谧安详的苏故还想继续述说她的故事......
结合地方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移动的思政课堂”特色之一。近年来,学校努力延伸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时空,积极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校园之外和实践之中得到拓展。该校下一步将组织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城市农村、走进教育基地,从“理论高地”走向“实践阵地”,打造移动思政“金课”,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让思政课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终身受益。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谷冲 孙婷)
|